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肿瘤科普

身体出现这几种信号千万别忽视,可能是癌症早期症状!

癌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值得关注的是,癌症在早期阶段常常表现得较为隐匿,部分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常规体检为何难发现?

一、为何癌症早期症状难以察觉?

1、症状的非特异性: 许多早期癌症症状(如疲劳、体重轻微下降、持续不适感)与普通感冒、压力或慢性良性疾病的表现高度相似,容易混淆。

2、隐匿性与缓慢进展: 某些肿瘤在初期生长缓慢且位置较深,而且的普通体检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等,主要针对基本健康指标。而早期癌症隐匿性往往不会引起这些指标异常,肝、肺、肾等等这些器官都缺乏痛感神经可能不会立即引发能被明显感知的身体变化或功能障碍。

3、个体感知差异: 人们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存在差异,轻微的不适可能被忽略或归因于生活劳累。

4、缺乏定期体检意识: 忽视规律性的健康检查,错失了在无症状阶段通过专业手段发现异常的机会。

癌症早期的征兆

二、身体出现这几种信号千万别忽视

1、无痛性肿块需警惕异常生长

我们在洗澡时,可能发现乳房、颈部或腋窝出现质地坚硬、不可推动的肿块时,因无疼痛感而不影响生活而选择忽视。此类肿块若在1个月内体积增长≥50%(如直径1cm增至1.5cm),需警惕有潜在病变风险。

注意:通常具有可移动且伴有触痛的肿块,多为良性炎症或囊肿。

2、排便异常伴血便需专业鉴别

生活中,吃得食物没规律,经常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不当回事,可持续3周以上的便秘腹泻交替,尤其粪便中混有暗红色血液(痔疮出血,区别于是鲜红色滴血),可能是在提示肠道病变风险。

注意:短期饮食改变引起的排便变化通常可自行恢复,不会持续3周。

3、持续性干咳需排除肺部病变

无明确诱因的干咳超过3周,在没有原因的情况下干咳超过3周,尤其夜间加重或伴有血丝痰,需警惕呼吸系统器质性病变。

注意:感冒后也会引起咳嗽但大多在2周内缓解。

4、异常出血需明确来源

要生活中出现以下出血,不容小觑,打马虎眼。

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并非“青春重返”;同房后女性出血;该症状对应着多种妇瘤的症状,如宫颈口发生病变导致的流血,子宫内膜癌等等。

男性无痛性血尿或血精也并非“上火”;该症状对应多种泌尿系统肿瘤或前列腺疾病。

5、不明体重下降需医学评估

部分女性在半年内体重下降>8%(如60kg者减少5kg以上)认为自己练成了的“越吃越瘦的体制”,且无明确减重运动计划时,需警惕消耗性疾病。

早期症状

三、五大高发癌症一定要早筛

1. 肺癌:部分工作者因职业环境接触石棉、粉尘或长期吸烟,忽视肺部定期筛查。研究表明,每日吸烟>20支者肺部细胞DNA损伤率提升5倍,极其容易造成基因突变型。

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痰中带血或胸痛症状时,立即呼吸科就诊并行支气管镜检查。

2. 乳腺癌:推荐40岁以上、未生育或晚育、有乳腺癌家族史、有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长期熬夜(每周>3次夜班)及高压状态致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受体持续激活。需注意的是:自查不能替代专业检查。

建议:35岁起每年接受乳腺超声检查,发现单孔血性溢液或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时,立即去医院接收检查。

3. 肝癌:推荐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每半年一查(肝硬化患者可缩短至3个月1次),检查项目有:血清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疑似病变需进行增强CT/MRI确认。

4. 胃癌:特别爱吃烫食(>65℃的食物、火锅,热茶)以及腌制食品(咸菜/腊肉)群体,食管黏膜以及胃粘膜被高盐和高温食物反复损伤,又反复修复过程中,易诱发上皮异型增生。这类群体被检出食管早癌是普通人的3.7倍。

建议:40岁起每两年接受高清染色胃镜检查,如发现吃饭吞咽梗阻或长期饭后烧心,请立刻去医院检查。

5. 结直肠癌:每日红肉摄入>100g并且日均久坐超过8小时的上班族,肠道蠕动减缓,与食品中的致癌物接触时间延长。临床证实,该群体检出结直肠腺瘤比不久坐稍微运动人群高40%。

建议:45岁起每五年做次肠镜检查,进行肠镜检查,如发现息肉可直接切除,能降低90%癌变风险。

定期检查

四、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1、戒烟戒酒: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界定为确定致癌物的化学物质。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会产生物质(如乙醛),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损伤细胞遗传物质(DNA)并干扰其修复功能。

2、注重食物选择与均衡膳食:

某些食品加工方式可能产生潜在风险。例如,腌制食品中可能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高温烧烤肉类则容易产生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物质,这些物质被认为具有损伤DNA的潜力。

另一方面,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物的摄入,被认为对健康有益。膳食纤维的充足摄入也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特定癌症风险相关。

3、保持健康体重范围:

超重或肥胖被识别为多种癌症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之一。研究数据显示,当体重指数(BMI)超过健康范围时,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风险会呈现上升趋势。

4、坚持规律的身体活动:

避免久坐,保持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例如每周累计进行15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等)是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一环。有研究观察到,长期坚持规律运动与降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的发病率存在关联。

注意环境暴露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接触已知或潜在的环境致癌物至关重要。这包括注意厨房油烟的排放(油烟中含有多种复杂化学物质),以及避免在紫外线辐射强烈时过度暴露于阳光下(紫外线是明确的皮肤癌风险因素)。

 

综上所述, 虽然无法完全消除癌症风险,但通过采纳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防护环境暴露)并重视基于风险的早期筛查,是当前科学认知下有效降低患癌风险和改善癌症预后的关键策略。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