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肿瘤科普

这几类常见病,其实都是“癌前病变”,千万别大意!

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有些生活中常见病,其实都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本身并不是癌症,但是在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其中一小部分可能会发展为癌症

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胃癌的演变

2、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2厘米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一般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3、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4、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乳腺

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5、肝硬化→肝癌

我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肝癌的演变

6、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一、二、三级别,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而级别越低越好治疗。

7、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

8、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常见的有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和宫颈处的白斑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远离癌症。大家都知道胃癌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癌,即使没有遗传的因素,但是如果整天胡吃海塞,大量饮酒、抽烟,熬夜等等,就有可能出现肿瘤。所以提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不久坐等。

如果我们确诊了癌前病变,也不用过度的恐慌。只要经过科学治疗,从此以后注意生活方式去规律的饮食、运动、生活和工作,癌前病变可以治愈,迎来的就是更美好的人生。

癌前病变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刹车”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早发现、早治疗

才能阻止癌前病变发展为癌症

坚持健康生活

一年一度的体检得约起来啦~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注意!身体这3处发黑可能是癌症信号

当我们谈论癌症时,很多人都会感到担忧。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482万例,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57万例。虽然癌症常常悄无声息地来袭,但我们的身体有时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当以下三个部位出现异常变黑时,可能需要警惕癌症的可能性。[详细]

这些身体问题居然是"补"出来的!科学饮食指南请收好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很多人陷入了"越多越好"的误区。实际上,不当的进补方式可能会带来肥胖、加速衰老甚至增加癌症风险。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看似滋补的食物,如何科学食用才能真正为健康加分[详细]

当心!这种常见饮料可能正在损害你的肠道健康

一杯冰可乐带来的短暂快乐,可能要以长久的健康为代价 在炎热的午后,来一杯冰镇可乐似乎能瞬间驱散所有疲惫。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正在悄悄侵蚀你的消化系统。[详细]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