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肿瘤科普

警惕这个"隐形杀手":60岁后要特别注意的胰腺健康

一、认识这个沉默的器官

胰腺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藏在胃的后方,平时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这个长约15厘米的器官肩负着两项重要使命:一方面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内分泌功能),另一方面分泌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外分泌功能)。正是因为它位置隐蔽、功能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早期发现。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悄然上升。数据显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已从过去的万分之三至五上升到万分之五至八。更令人担忧的是,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10%。但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患者的生存期可以显著延长。

 

二、这些症状要当心

胰腺癌早期症状常常模棱两可,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胃病。以下情况需要特别警惕:

1、持续的上腹部隐痛:这种疼痛往往位于肚脐上方,可能向背部放射,平躺时加重,坐起或前倾时减轻。不同于胃溃疡的规律性疼痛,胰腺问题引起的疼痛往往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2、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如果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的情况下,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就需要引起重视。胰腺功能受损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快速消瘦。

3、新发糖尿病或血糖突然失控:特别是体型偏瘦的中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症状,或者原本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突然恶化,都可能是胰腺发出的警报。

4、消化问题:持续性食欲不振、恶心、脂肪泻(大便油腻、恶臭)等都可能是胰腺分泌功能受损的表现。

胰腺位置

三、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

以下几类人群更需要关注胰腺健康:

1、长期吸烟者:吸烟是明确的胰腺癌危险因素,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好消息是,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

2、慢性胰腺炎患者:长期炎症会持续损伤胰腺组织。这类患者应严格戒酒、低脂饮食,并定期随访。

3、有家族史者: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胰腺癌患者,个人风险会增加。建议这类人群从50岁开始定期检查。

4、肥胖人群:特别是腰围过大的中心性肥胖者(男性≥90cm,女性≥85cm),患胰腺癌风险明显增加。


  

四、预防胜于治疗

虽然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风险:

1、戒烟限酒:这是保护胰腺最有效的措施。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增加炎症风险。

2、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

●选择橄榄油等健康油脂,减少油炸食品

3、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研究发现,肥胖人群减重5-10%就能显著降低胰腺癌风险。

4、管理慢性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慢性胰腺炎患者要定期随访。

 

五、检查建议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针对性检查:

1、血液检查:CA19-9等肿瘤标志物(需注意其特异性有限)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基础筛查,必要时可做增强CT或MRI

3、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对早期胰腺病变有较高检出率

 

总结:上腹部不适持续2周以上,特别是伴随消瘦、黄疸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是战胜这个"沉默杀手"的关键。

"对待胰腺健康,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要'掉以轻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多给这个默默奉献的器官一些关注和爱护。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注意!身体这3处发黑可能是癌症信号

当我们谈论癌症时,很多人都会感到担忧。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482万例,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57万例。虽然癌症常常悄无声息地来袭,但我们的身体有时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当以下三个部位出现异常变黑时,可能需要警惕癌症的可能性。[详细]

这些身体问题居然是"补"出来的!科学饮食指南请收好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很多人陷入了"越多越好"的误区。实际上,不当的进补方式可能会带来肥胖、加速衰老甚至增加癌症风险。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看似滋补的食物,如何科学食用才能真正为健康加分[详细]

当心!这种常见饮料可能正在损害你的肠道健康

一杯冰可乐带来的短暂快乐,可能要以长久的健康为代价 在炎热的午后,来一杯冰镇可乐似乎能瞬间驱散所有疲惫。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正在悄悄侵蚀你的消化系统。[详细]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