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小票——超市购物后长长的结账单、点外卖时随餐附上的明细、看电影取到的票根,或者银行、餐厅的排队号纸。这些看似普通的热敏纸小票,最近却因为一位乳腺癌患者的提醒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她说,这类小票尽量少碰,可能对健康有影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来聊聊看。
一、小票里的“名堂”:双酚A是什么?
1、我们常见的这些机打小票,很多都是用热敏纸做的。热敏纸的涂层里通常含有一种叫做双酚A(BPA) 的物质。它可以模拟雌激素的作用,因此常被称为“环境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双酚A在生活中其实挺常见,除了热敏纸小票,它还可能存在于一些塑料制品(如某些水杯、饭盒)、食品罐头内壁涂层等。它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比如拿小票)、食入(通过接触食物的容器迁移)或吸入(某些生产环境)进入人体。
二、那么,它真的致癌吗?普通人需要恐慌吗?
先说结论:对于普通人来说,偶尔接触几张热敏纸小票,并不需要过度焦虑。
1、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双酚A列为2B类致癌物。这意味着它对人可能致癌,但目前的证据还有限,或者证据不充分。也就是说,虽然有一些研究提示风险,但还不足以明确认定它对人就一定致癌。任何物质的毒性效应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显现,双酚A也不例外。
2、有专家指出,普通人单次接触小票的剂量非常低,大约只有0.001毫克。我国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迁移量有严格的限量规定(如不超过0.6 mg/kg)。理论上,成年人需要一次接触极大量(比如上千张)的小票,才可能达到引起健康风险的阈值。所以,我们日常买买东西拿几张票,问题不大。
三、但这三类人需要多留神!
虽然普通人日常接触风险极低,但以下三类人群,确实需要更加注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1、孕妇和婴幼儿:胎儿和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内分泌系统非常敏感脆弱。双酚A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干扰他们正常的激素调节,对生殖系统、神经行为发育等产生潜在影响。为了宝宝的健康,准妈妈们和有小孩子的家庭,最好少让孕妇和婴幼儿接触热敏纸小票。
2、对雌激素敏感的特定疾病患者:比如像那位发视频提醒大家的女士一样的乳腺癌患者,或者其他一些对雌激素水平比较敏感的疾病患者。她们的医生通常会建议尽量减少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样物质。虽然小票中的双酚A含量低,但谨慎起见,避免接触是更安全的选择。
3、长期职业暴露人群:主要是指那些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每天大量、频繁接触热敏纸小票的人,比如超市收银员、银行柜员、餐厅排号工作人员等。对于他们来说,双酚A的累积暴露量会远高于普通人(有数据显示可能达到普通人的数十倍)。单位或个人最好能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比如佩戴一次性手套,并且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一定要彻底清洁双手。
四、日常生活中怎么减少接触?
如果我们想主动减少双酚A的接触,可以这样做:
1、拿小票有讲究:如果需要接触热敏纸小票,可以尽量用手指捏捏边缘,避免大面积用手掌抓握,特别是手心有汗或者刚涂过护手霜(油脂可能增加迁移)的时候。接触后尽快洗手,不要没洗手就去拿东西吃。当然,现在很多地方提供电子小票或电子发票,选择这些无纸化的方式就更好了。
2、慎用塑料容器加热:避免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尤其是微波炉加热。也尽量不要用塑料容器盛装很烫的食物或油脂丰富的食物,因为高温和油脂可能会促进塑料中双酚A等物质的迁移。
3、选对容器更安心:日常饮食中,可以多用玻璃、陶瓷、不锈钢等材质的餐具来替代塑料制品,特别是用于加热和长期存放食物时。
五、关于“雌激素”的补充提醒
1、文章后面提到通过植物雌激素(如豆制品)来调节。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在人体内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它能竞争性结合受体,一定程度上减弱过高雌激素的效应;当雌激素水平较低时,它又能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2、但任何“补充”都强调天然食物和适度原则。通过日常适量食用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干)来获取植物雌激素是安全有益的,但不建议自行盲目购买和服用成分不明、剂量过高的激素类保健品,以免造成内分泌紊乱甚至增加疾病风险。如果需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热敏纸小票中含有双酚A是事实,它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发育期婴幼儿、孕妇以及对雌激素敏感的特殊人群存在潜在风险,长期职业暴露者也需做好防护。
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日常偶尔接触无需过分担心,记住“拿完小票勤洗手”就好啦!
Related reading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