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肿瘤科普

甲状腺癌为何"盯上"千万年轻人?

"那些年憋回去的眼泪,最终在甲状腺留下了刀痕。"——40岁以下中青年占比过半,其中近三分之二患甲状腺癌。北京的监测数据更显示,甲状腺癌占随访确诊癌症48.08%,成为威胁当代中国人的"头号肿瘤"。

 

一、甲状腺癌:为何“盯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甲状腺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中国也不例外,且年轻患者比例显著增加。专家分析,多种因素交织促成了这一现象:

1、检测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是首要原因。它能检出毫米级的微小病灶(尤其是乳头状微小癌),这在过去是难以发现的。体检意识的增强也使得更多无症状人群被筛查出来。

2、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挑战:压力山大,情绪波动,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剧增,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甲状腺功能。有研究指出,长期高压状态者患病风险是低压人群的2倍以上。

3、饮食失衡,作息紊乱: 外卖依赖、高碘或低碘饮食、蔬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习惯,都可能间接影响甲状腺健康。

4、性别差异显著: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约1:3),这可能与女性特有的雌激素水平波动(如月经周期、妊娠、更年期)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发倾向有关。

5、电离辐射暴露: 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头颈部放射治疗或暴露于核辐射环境,是明确的高危因素。医源性辐射(如CT)也需合理评估。

甲状腺癌

二、“温和”表象下的真相:死亡率下降,但不可掉以轻心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发病率飙升,但甲状腺癌(尤其是最常见的类型)的死亡率却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这使它常被称为相对“温和”的癌症。关键在于其病理类型的构成:

1、甲状腺乳头状癌: 占比高达 85%-90%。特点:生长缓慢,侵袭性低,预后极佳。规范治疗下,10年生存率通常超过 95%,是“懒癌”、“幸福癌”说法的来源。大悦所患的很可能就是此类。

2、甲状腺滤泡状癌 : 占比约5%-10%,预后较好,但较PTC稍差,可能出现血行转移。

3、甲状腺髓样癌: 约占2%-5%,起源于滤泡旁C细胞,部分有遗传性。恶性程度中等,需积极治疗。

4、甲状腺未分化癌: 罕见(<2%),但极度凶险!生长迅猛,早期即可发生广泛转移,预后极差。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类型。

专家强调: “温和”标签仅适用于占比最高的乳头状癌。所有甲状腺癌本质都是恶性肿瘤,都需要规范诊治。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即使是乳头状癌,若放任不管或处理不当,也可能进展甚至转移。

 

三、预防甲状腺癌,我们能做什么?
了解风险因素,是主动防御的第一步:
规避明确风险:
1、严格避免不必要的电离辐射: 尤其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头颈部。

2、理性看待“碘”的争议:碘摄入与甲状腺癌关系复杂,研究结论不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维持碘营养“适量”是核心。
对于普通人群,食用合格碘盐是安全且必要的(预防碘缺乏病)。无需盲目食用过量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也无需因噎废食完全拒绝加碘盐(除非医生明确要求低碘饮食)。沿海富碘地区居民或有特定甲状腺疾病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

3、关注甲状腺病史与家族史: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甲亢等疾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有甲状腺癌(尤其是髓样癌)家族史者,是高风险人群,应主动告知医生并加强筛查(可能包括基因检测)。

4、管理压力,呵护情绪(重中之重!):长期高压、焦虑、抑郁、爱生闷气(研究提示风险增加显著)是重要的促发因素。学会减压至关重要:
(1)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社交。
(2)规律运动: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
(3)练习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深呼吸。
(4)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生活不易,学会放过自己,是重要的健康投资。

5、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 多摄入新鲜蔬果(富含抗氧化剂),保证优质蛋白,限制高脂高糖及过度加工食品。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戒烟限酒。

 

四、筛查与早诊:守护甲状腺的关键防线
1、颈部触诊: 简单但作用有限,难以发现小结节。
2、甲状腺超声: 是首选的无创筛查和诊断工具! 能清晰显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血流及可疑特征(如微钙化、纵横比>1等)。建议:普通人群:常规体检中包含甲状腺超声是合理的,尤其对于女性。
3、高危人群(有家族史、放射线暴露史、已知甲状腺疾病者): 应定期(如每年或遵医嘱)进行超声检查。
4、穿刺活检 (FNAB): 超声发现可疑结节时,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是明确良恶性的“金标准”。

 

五、被低估的情绪核弹
1、身体代偿机制:长期情绪压抑→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紊乱→免疫监视功能瘫痪
2、生命建议:
每月经期后第7天,面对镜子仰头触摸甲状腺区(锁骨上三横指)自查肿块
高危群体每半年接受超声检查(早期检出率88%)
 记住:流泪不是脆弱,而是甲状腺的求生信号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吃海鲜会引起肿瘤复发?真相是......

化疗结束能不能吃海鲜?三文鱼会刺激癌细胞?养殖水产含激素怎么办?又不少患者有这方面的顾虑,今天给大家解开这个顾虑。[详细]

化疗几天一次?每次多久?“疗程”到底怎么算?

对于许多首次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来说,“化疗”这个词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治疗希望的期待,也有对副作用的担忧与未知的恐惧。在所有关于化疗的问题中,最常被反复提及的,就是“化疗要做几次?”、“化疗是每天都做吗?”、“一次做多久?”等等...[详细]

为什么医生建议肿瘤患者做PET-CT?检查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PET-CT是现代影像检查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发现、诊断与治疗过程,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患者应该对PET-CT不陌生了,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有时会建议患者做PET-CT检查。那么PET-CT到底是什么样的检查?哪些患者需要做这项检查?等等问题...[详细]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