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肿瘤科普

矿泉水车内暴晒产生剧毒致癌物?

夏季车内放置的瓶装水是否产生致癌物引发广泛关注。实验数据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PET材质(瓶底标识为“1”)矿泉水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稳定性,短期暴晒不会释放剧毒物质,但需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夏季车内放置的瓶装水是否产生致癌物 

一、关键安全结论

1、未开封瓶装水
车内暴晒数天(实验验证10天内)未检出塑化剂(DEHP)或双酚A等致癌物,微生物指标符合饮用标准。高温可能导致水质口感变差(出现“塑料味”),但不影响安全性。建议避免长期存放(超过1个月),以防塑料老化加速。

2、已开封水/饮料
开封后接触口腔细菌,在50℃-70℃暴晒环境下菌落建立良好的繁殖环境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实验显示:

1暴晒12小时:细菌繁殖进入活跃期

2暴晒24小时:菌落总数达初始值10倍

3暴晒72小时:细菌/真菌检测呈阳性
含糖或蛋白质饮品(如红豆水、乳饮料)变质风险更高,饮用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

3、重复使用塑料瓶
PET材质长期使用(超过10个月)或接触油脂、酸性液体时,可能增加微量有害物析出风险。瓶身出现变形、划痕或浑浊时应立即丢弃。

 

二、暴晒致癌传闻的三大误区澄清

1、误区:高温释放塑化剂
事实:PET制成塑料瓶(瓶底三角形标识“1”)加工过程无需添加塑化剂,其熔点超250℃。车内暴晒温度(通常≤70℃)远低于材料分解临界点(120℃)

PET材质未开封瓶装水在暴晒后口感可能变差(“塑料味”),但塑化剂、微生物指标符合安全标准,无致癌风险。

 

2、误区:双酚A污染水质
车内暴晒数天(实验验证10天内)未检出塑化剂(DEHP)或双酚A等致癌物,微生物指标符合饮用标准。高温可能导致水质口感变差(出现“塑料味”),但不影响安全性。建议避免长期存放(超过1个月),以防塑料老化加速。

 

3、误区:塑料瓶永久安全
事实:极端条件可能引发风险:

1长期重复使用导致材质老化

2盛装醋、油等溶剂促进化学物质迁移

3超过120℃高温(如置于火焰旁)可能释放乙醛

 

三、科学存放与饮用建议

虽然生产的合格PET塑料瓶装水,短时间在车内暴晒后,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饮用的但是以下这几点还是需要注意的:

1、感官检查优先
发现瓶身明显变形、水质浑浊或有异味时禁止饮用。

2、控制存放时效

未开封水避免在车内存放超过1个月

开封饮品若暴晒超12小时需丢弃

3、规避极端环境
虽短期暴晒无虞,仍建议遵循包装标注的“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要求。可放置于后备箱隔热层或随车携带保温袋。

4、替代方案
高温环境优先选择不锈钢保温壶或玻璃瓶盛装饮用水,避免塑料材质潜在风险。

 

总结
PET材质矿泉水瓶在常规暴晒条件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香脆的猪油渣有能够预防癌症?

猪油渣是肥肉经高温熬炼去除油脂后的固态残留物,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碎片和高度浓缩的脂肪。其中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40%-60%,属于高热量食品(每100克约含500-900千卡)。虽然能提供少量必需脂肪酸,但整体营养价值有限。[详细]

肿瘤专家开出终身“防癌处方”!照着做,降低癌症、多种慢性病风险

有人可能疑惑,“终身抗癌模式”是指患癌后终身治疗吗?其实不然。它指的是一种贯穿生命全程的健康管理理念,融合了预防、治疗与康复三大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综合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科学管理,有效降低患癌风险、提升癌症治愈率与生存质量、并最大程度防止复发。[详细]

肿瘤一发现就是晚期?身体发出这5个信号,赶紧去医院!

部分人群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医时,意外被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面对这个相对陌生的病名,尤其是带有“瘤”字的诊断,患者常感困惑与担忧。[详细]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