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肿瘤科普

肿瘤一发现就是晚期?身体发出这5个信号,赶紧去医院!

部分人群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医时,意外被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面对这个相对陌生的病名,尤其是带有“瘤”字的诊断,患者常感困惑与担忧。

“神经也会长肿瘤?之前从未听说过。”
“这是否意味着难以治愈?”
“带‘瘤’字是否就是良性,切除即可?”

 

医学观察与提醒: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病理学及分子检测技术的显著进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检出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其当前发病率较20年前增长了约8倍,且患者年轻的比例有所增加。

 

一、认识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体内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虽然部分类型生长相对缓慢,但本质上具有恶性或恶性潜能。
该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其中消化道(胃、肠)、胰腺及肺部是最为常见的原发部位。

神经内分泌肿瘤

二、哪些人群风险较高?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约有5%~10%的病例与遗传性综合征相关。
因此,具有相关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群体,需提高警惕。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超过9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散发型,无明确家族遗传背景。由于其发病隐匿、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早期诊断存在困难,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

 

三、警惕身体的5个预警信号: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与其分泌的激素类型及肿瘤部位密切相关。以下症状反复或持续出现,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频发低血糖伴强烈饥饿感: 尤其在清晨空腹或体力活动后易出现,可表现为头晕、眩晕、心慌、冷汗等。

阵发性或持续性皮肤潮红: 头面部、颈部或躯干部位皮肤无诱因或受酒精、剧烈运动、情绪压力、特定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刺激后出现发红、发热感。

慢性腹泻伴腹痛: 表现为轻至中度腹泻,常伴随腹部绞痛或不适感。

反复发作的盗汗: 夜间睡眠中异常出汗,易被误认为更年期症状或其他原因。

顽固性或复发性消化道溃疡症状: 如餐后上腹胀痛、烧心、消化不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易被误诊为普通消化性溃疡或肠易激综合征。

若上述症状持续存在(通常指超过3个月)或进行性加重,经一般治疗无效,强烈建议前往医院进行针对性检查,以排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性。

 

四、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4个常见误区:

误区“瘤”即是良性,切除即愈。
事实: 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均具有恶性潜能。即使成功手术切除,也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因此,患者术后必须遵医嘱进行长期、规律的随访复查。

误区:确诊即等于“不治之症”。
事实: 神经内分泌肿瘤总体生长相对缓慢,被称为“温和的肿瘤”。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超过90%。即使无法完全治愈,许多患者通过有效治疗也能获得5-10年甚至更长的良好生存期。早诊早治是关键。

误区:属于神经系统疾病。
事实: 尽管名称中含有“神经”,但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起源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无直接关联。患者应就诊于肿瘤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等相关专科,避免因包含“神经”成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挂错科室延误诊治。

误区:必须接受放化疗。
事实: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策略高度个体化。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生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等。化疗和放疗仅用于特定类型或晚期的少数病例。超过80%的患者,即使发生转移,也并非必须接受传统放化疗。

 

五、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防策略:

1、普通人群筛查: 建议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在基础项目之外,强烈推荐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来源的病变。

2、有症状人群的应对: 对于出现前述可疑症状且持续超过3个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评估,进行深入检查(如特定激素检测、增强CT/MRI、内镜超声、核医学显像如PET/CT等)。

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管理压力,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些措施虽不能完全杜绝肿瘤发生,但有助于降低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风险。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暴食)本身就是多种肿瘤的危险因素。

4、确诊后的治疗选择:
确诊神经内分泌肿瘤后无需过度恐慌。现代医学提供了多样化的诊疗手段:

5、精准诊断: 如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相较于常规CT/MR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更精准地定位原发灶和转移灶,尤其利于发现微小病灶。

6、综合治疗:<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香脆的猪油渣有能够预防癌症?

猪油渣是肥肉经高温熬炼去除油脂后的固态残留物,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碎片和高度浓缩的脂肪。其中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40%-60%,属于高热量食品(每100克约含500-900千卡)。虽然能提供少量必需脂肪酸,但整体营养价值有限。[详细]

矿泉水车内暴晒产生剧毒致癌物?

夏季车内放置的瓶装水是否产生致癌物引发广泛关注。实验数据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PET材质(瓶底标识为“1”)矿泉水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稳定性,短期暴晒不会释放剧毒物质,但需区分不同情况处理。[详细]

肿瘤专家开出终身“防癌处方”!照着做,降低癌症、多种慢性病风险

有人可能疑惑,“终身抗癌模式”是指患癌后终身治疗吗?其实不然。它指的是一种贯穿生命全程的健康管理理念,融合了预防、治疗与康复三大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综合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科学管理,有效降低患癌风险、提升癌症治愈率与生存质量、并最大程度防止复发。[详细]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